添加时间:2020-09-07 17:49:51 标签:
终于,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在昨晚(9月6日)落下帷幕,7人成团,按名次排列分别是宁静、万茜、孟佳、李斯丹妮、张雨绮、郁可唯和黄龄。捧着奖杯的宁静大声喊道:「我拿第一,不想成团。」同组的王霏霏一直擦眼泪,阿朵笑得很大方,郑希怡听到宁静说她是「中国的LadyGaga」后有几分不好意思,蓝盈莹抱住宁静亲了一口。她们都被淘汰了。对这个结果说不上满不满意,选秀结果本来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。但对节目本身,我心中只剩下难以抹去的失望:竟敢指望它一心一意展示30+女性的新风姿,我们还是太年轻。
标榜着「三十而骊」,请了30位30岁以上的女明星开展女团淘汰赛,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在当下所有的选秀中脱颖而出。我们写过宁静、张雨绮,写过黄龄,写过万茜,我们对它抱有展现女性力量的期待。希望看到这些女人「不管多少岁都可以勇敢出发」、看三十岁的风华正茂、看姐姐们的良性竞争……但事与愿违。
这三个月里,有太多观众的心情和我一样,如坐过山车,一度冲上云霄,很快又重重落了下来。乘风破浪的姐姐们,是今年夏天最大的谎言。
谎言一:三十岁也有自己的美
相比六月的宁静,你会发现短短三个月过去,现在的宁静瘦得脸都成了锥子。这是《浪姐》的第一个谎言:「三十而立,三十而励,三十而骊」,三十岁也有自己的美丽。
一开始它确实做到了。姐姐们上节目是有年龄限制的:30岁及以上。年轻的金晨、朱婧汐才迈过30岁的门槛,年纪较大的钟丽缇50岁、陈松伶50岁、伊能静52岁……但观众没有年龄限制。能打动全年龄段的观众,是因为这些姐姐展现了与年龄无关的个人魅力。仅仅一个五分钟不到的个人舞台,就足以看到她们的坚韧、苦练,展现她们从未放弃的自我管理,看到她们对衰老的不屈服。所以观众们会说:「我不怕老了,我觉得女人老了也有自己的天地。」
但很快,我们失望地发现,《浪姐》推崇的依然是年轻。30岁的肌肤要比20岁更无瑕,胖更是绝不允许的,皱纹要用梵蜜琳解决;50岁也要和20岁的女团一样又唱又跳,小跳还不行,一定要有把舞台跳塌的力气,体力跟不上就回家养孩子吧。所以宁静为了练舞暴瘦,必须当着镜头承认自己「不行」;张雨绮、伊能静说自己没自信了,专业唱跳歌手王霏霏练舞到发烧,万茜发生车祸还要躺着记动作。不是说不能让姐姐们吃苦,而是本属于她们的特质,在「吃苦」的包装下,被这个舞台同质化了。
三十岁的风姿渐渐和二十岁的重合,仿佛她们只要做到一般中年女人做不到的高难度舞蹈动作,就「三十而骊」了。谢天谢地,节目组没拉一群18岁的女偶像来和姐姐们比谁劈腿更流畅。
谎言二:付出就会有收获
决赛之夜的歌舞环节没多少人在意,最受关注的是宁静拿了第一之后的发言。为了回应黄龄说的「我还是想和自己的7位姐姐成团」,什么都敢说的宁静直接回敬,「我也一样,我也想和我的7位姐姐们成团。所以我不大想成团。但我拿的这个奖比较重要。我现在出尔反尔,我拿第一,不想成团!」
会做出这样的发言,既不能怪宁静、也不能怪黄龄,这赛制就很奇怪:明明最后要成一个团,决赛前竟然把14个人分成了两个团进行PK,再从两个团里分别选人出道。不是两个组,而是两个团。名字也不是A团、B团,而是宁静团、李斯丹妮团。那节目组是希望大家产生感情还是不产生感情呢?培养出默契还是不培养出默契呢?本来大家就互为对手,这下对手中还有对手。
直播结束后,7位成员参加采访,黄龄那一队出道的4个人直接穿上了原本的团服,让宁静、孟佳、郁可唯三个人显得像是局外人。被问到「这个女团最不一样,最特别的地方在哪」,宁静表示:「就是有很多我很熟悉的生人。我没有不喜欢其他姐姐,只是她们是熟悉的生人。」大家都是成年人了,最后当然可以握手言和,但团魂——这能有团魂就怪了。这哪里像是一个团队?
《浪姐》就是有一套逻辑自洽但处处让人感觉不对头的赛制。它仿佛告诉姐姐们要努力就有收获、有人气就能成团,但当你一层一层撕开话术的包装你会发现,不是人气也不是实力决定你出道,而是赛制,是《浪姐》本身。
节目组或许懂观众要什么,又或许太懂了。回想第一次公演的舞台,它不是最成熟、最炫的,但确实是给人印象深刻的。所有的姐姐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曲,所以会有让人心潮澎湃的《兰花草》,和谐妩媚的《得不到的爱情》,个性十足的《大碗宽面》,打动人心的《推开世界的门》,色彩纷呈的《艾瑞巴蒂》。要知道这是30位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成就、本身就有主见的姐姐,她们第一次合作,要彼此迁就,虽然也有人仰马翻的情况,但大家交上来的答卷各有千秋。
但各有千秋是不行的。姐姐们不是傻子,没过多久她们就发现现场粉丝投票有一个非常固定的走向:舞台要「炸」。慢歌不行、情歌不行、心灵剖白不行,哪个舞台花头最多、嗓门最响,谁就能赢。这不是回归原始社会了嘛。这就奇怪了,姐姐们的淘汰不由专业评委决定,也不由屏幕前的大多数观众决定,全看现场500位观众,而且一直到复活赛都是如此。不是每个人都想赢,但没有人想输。于是比起自己想选的曲目,姐姐们更多的要考虑能不能「炸」。
第三次公演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戏剧化的场面:没有人选孟佳组的《花样年华》,哪怕孟佳本人实力绝对扛把子。因为她那首歌「不炸」。被立在道德高地上不得不当组长、又因为人气不高只能选唯一一首慢歌的孟佳,就像个冤大头一样被淘汰了。但你看着孟佳一个人坐在那里,没有人愿意和她一组时,你没办法不怜爱她,也没办法责怪其他「投机」的姐姐,毕竟这就是赛制啊!
谎言三:女性可以独立行走
决赛之夜的前一天,《浪姐》被撕上了微博热搜。成团直播,参赛的姐姐只有14位,却请了17位男嘉宾助阵,其中还包括有黑历史的陈赫。虽然公司立刻接住了「锅」,表示陈赫是金晨请来的亲友团。但从金晨和两位亲友陈赫、尹正都出自同一经纪公司来看,这个亲友好像并不是那么亲。数十万条微博指控节目组:为何让30位姐姐成了「扶弟魔」?其中「龙猫自在」的评论获得了107万点赞,她说:「这就像之前那些女性专属公益项目的善款被发放给男性一样。」如果说这时尚可期待他们给姐姐们的表现增光添彩,等到直播开始,我发现这些男嘉宾的作用只剩下喧宾夺主和找骂了。
无疑,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是个好蛋糕,但它不是适合所有人吃的蛋糕。和普通女人一样,女明星们也有她们的中年危机和职业瓶颈:戏约少了、代言少了,多了一丝皱纹就被说「不行了」,四五十岁的男演员还可以和新人女演员扮情侣,女演员们甚至要演他们的丈母娘。有太多只为男明星设计的综艺了,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恰当好处的填补了空缺,它的口号如平地惊雷,打开了女性综艺的大门。但这样一档节目,却一次次地把男嘉宾请到桌前,让他们也来分一块可口的蛋糕。如果说选和姐姐们有交情、又有话题的黄晓明来做成团见证人不无不可,但随后找魏大勋、杜海涛来讲些插科打诨的段子就属实多余。好不容易来了个合适的杨澜,结果是蓝盈莹请来的,和节目组无关。
最重要的成团夜,男嘉宾比参赛的姐姐还要多,虽然也放入了职业女性群像,但看上去就像是个大杂烩,实在是让人心里的那口气顺不下去。当然,《浪姐》还是给姐姐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。一开始孟佳、王霏霏、李斯丹妮这样的实力派是小透明,黄龄歌红人不红,张含韵给人的印象还是酸酸甜甜就是我,很多人不知道王丽坤、金晨都是学舞蹈出身的……现在她们都有了更多的曝光度,更多的工作邀约。但你不得不承认,我们原本期待的「30岁芳华绝代」停留在了第一期,而后,她们的归路依然是成为流量。或许让这些姐姐被人看到,就耗尽了「乘风破浪」四个字所有的意义。